首页 学院概况 实践教学 科研工作 党员之家
 
 

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实践教学大纲
发布时间:2010-06-12  来源: 机构
一、实践教学的意义
实践教学在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。一是只有通过实践,才能创设特定的历史或现实情景,才能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感知;二是只有通过实践,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技能;三是在本课程教学中,学生的情感参与对于其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。建构主义认为情感的形成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体验中自主完成的,通过课堂教学,虽然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,但缺乏实际感受的支撑,情感是不能持久的,更遑论转化为信念和意志。只有通过实践,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情感,才能促使情感向信念和意志转化。
 
二、实践内容设计要求
实践课的设计一方面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,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,掌握理论。另一方面,作为本课的主要目标是要使学生能够增强实际情感体验,促使知、情、信、意、行的转化。再次,实践课的设置也要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服务。   
 
三、实践课程内容及学时安排
本课程实践课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分为四个大类,每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实施2-3次。
(一)感知性实践(约4学时)
实践教学一 观看影视资料
教学目的:结合特定的教学内容,借助影视资料,为学生展现宏大的历史场景,激发学生的情感;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;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
教学内容及步骤
1、向学生阐明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要求。
2、组织学生观看《复兴之路》、《甲午风云》、《西安事变》、《长征》等影视作品;或观看《彝海结盟》、《南京大屠杀》、《抗日烽火》、《辉煌成就——改革开放30年》等专题图片展。
3、组织学生畅谈观看体会。
4、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。
教师辅导要求:把握教学目的;重视学生思维和情感培养;理论联系实际。
实践教学二 参观自治区中国革命遗迹、建设成就
教学目的: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当地中国革命遗迹和现代化建设成就,增加学生感性认识,升华爱国情感,增强历史使命感;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。
教学内容及步骤
1、向学生阐明实践教学的目的意义和要求,对学生进行分组。
2、组织学生参观自治区博物馆、烈士陵园、毛泽民故居、美术博物馆、兵团垦区博物馆等革命遗迹、建设成就。
3、听取纪念馆工作人员、烈士遗属、相关保护专家、建设工程负责人讲述相关事迹。
4、组织学生畅谈体会。
5、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。
教师辅导要求:把握教学目的;重视学生思维和情感培养;理论联系实际;保障学生安全。
(二)内化性实践(约2学时)
实践教学三 学习交流
教学目的:使学生将所见所闻所感进行交流,达到深化认识,促进内化,培养品质的作用。
教学内容及步骤
1、让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及教学目的要求。如围绕圆明园——母亲的伤痕祖国的磨难与辉煌铭记惨痛历史,开辟和平未来——铭记南京大屠杀发扬长征精神,实现民族复兴等主题进行。
2、组织演讲赛、心得交流会、讨论会、读书活动等活动。为了有效利用时间,可采用课内课余相结合,分组交流与班级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。
3、教师对活动进行总结。
教师辅导要求:把握教学目的;加强过程组织;重视学生素质培养。
实践教学四 报告会
教学目的:通过报告会的形式拓宽学生视野,深化理论学习。
教学内容及步骤
1、让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及教学目的要求,布置相关作业。
2、校内外专家学者、政界人士、行业精英以及熟悉有关历史事件、熟悉地方建设的有关人士给学生作专题报告。
3、学生完成心得体会。
4、教师总评。
教师辅导要求:把握教学目的;加强过程组织;重视学生素质培养。
(三)探索性实践(约2学时)
实践教学五 小型课题研究
教学目的: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理解;激发学生学习兴趣;培养学生采集资料、分析研究问题的能力。
教学内容及步骤
1、结合课堂教学内容,布置相应研究选题;对学生进行研究技能培训。
2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落实责任。
3、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采集资料、整理交流资料、分析研究、撰写论文等工作。
4、各组代表在课堂上交流研究结果。
5、教师对学生的论文及交流发言进行点评并评定成绩。
教师辅导要求:把握教学目的;加强过程组织和辅导;重视学生素质培养。
(四)参与性实践(约4学时)
实践教学六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
教学目的:借助社会实践活动,增加学生实践机会;拓宽学生视野;拓展学生素质。
教学内容及步骤
1、让学生明确实践教学的主题及教学目的要求。
2、与院党委宣传部、团委、学工部等部门协同组织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三下乡活动。
3、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。
4、教师评定成绩。
教师辅导要求:把握教学目的;重视学生素质培养。
 
四、实践教学考核
1、考核内容:
1)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参与情况。
2)实践心得、实践报告完成情况。
3)实践课题完成情况。
2、考核方法:实践成绩占平时成绩的40%
 
 
思想政治理论教研室
200997
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:新疆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  联系电话:0991-2559167
地址:中国新疆乌鲁木齐市团结路734号  邮编:830049  新ICP备 050014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