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平不是一个理想、一个梦,它是万人的愿景
发布时间: 2025-06-30
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维护世界和平、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论述,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与实践,5 月 30 日,新疆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业7位研究生围绕 “和平不是一个理想,一个梦,它是万人的愿望” 主题,举办专题读书会活动,通过经典著作研读与学术研讨相结合的形式,深刻探讨和平理念的丰富内涵与时代价值。

在书籍分享环节,7位研究生分别从不同维度切入,对经典著作进行深入剖析。第一位研究生以列夫・托尔斯泰的《战争与和平》为切入点,通过解读拿破仑战争时期俄国社会的历史画卷,系统阐述了战争对社会经济、民众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,以及人民群众对和平生活的不懈追求;第二位研究生结合《战争与回忆》中二战时期家庭命运的变迁,运用历史叙事分析法,生动展现了战争对个体生命的巨大冲击,强调和平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前提;第三位研究生基于《恐惧与自由》,从哲学思辨与历史演进双重视角,深入探讨恐惧、自由、战争、和平四者间的辩证关系,引发与会人员对和平本质的深度思考。

后续分享中,研究生们持续拓宽研究视野。分享《返归未来:银幕上的历史与社会》的同学,创新性地从影视艺术研究视角出发,通过对经典战争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像分析,揭示艺术创作中所蕴含的战争反思与和平诉求;分享《平凡的世界》的同学,则立足现实主义文学特质,结合作品中普通民众在和平年代奋斗历程的刻画,深刻论述和平环境对社会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;以《永别了,武器》为分享对象的同学,通过解读海明威笔下主人公的悲剧命运,犀利批判战争的非理性本质及其对人性的扭曲;分享《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》的同学,从国际关系理论高度,系统分析不同文明间冲突根源与和平共处路径,为和平理念的实践探索提供理论支撑。

在交流研讨环节,全体参与研究生紧扣主题,结合专业知识与现实观察展开深入讨论。同学们一致认为,和平内涵不仅涵盖消除战争冲突的消极层面,更应包含社会和谐发展、人民安居乐业的积极维度;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实践路径上,需强化个体责任意识,通过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积极传播和平理念;同时,结合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况,就和平发展面临的新挑战与新机遇展开热烈讨论,提出诸多建设性观点。

通过本次活动,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专业研究生在经典著作研读中深化了专业认知,在学术研讨交流中提升了思辨能力,更为重要的是,进一步强化了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担当。参与研究生纷纷表示,将以此次活动为新起点,持续深化理论学习,积极投身社会实践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、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贡献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。